什么是工行虚拟信用卡
李琳:智能卡领域资深专家,在移动通信领域工作十五年。曾从事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和规划工作,2001后专注于智能卡领域技术研发,曾在欧洲和中 国带领 国内外团队研发的产品覆盖全球多个国家。2007年开始在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负责移动支付、用户卡业务和技术、国内外标准化工作。2012年在中国移动总 部从事中国移动业务策略、创新落地、产品运营、规划管理。
3.15之前,行业内公布了《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以下简称人行函),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要暂停-暂停两个支付和金融业务:“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突破了传统受理终端的业务模式,其风险控制水平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目前,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尚不明确。相关支付撮合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存在一定得支付风险隐患。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为维护支付体系稳定、保障客户合法权益,总行有关部门将对该类业务的合规性、安全性进行总体评估。”
第二,要评估-点名报备评估这两业务:“要求其立即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有关业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业务暂停期间的平稳过渡,妥善处理客户服务,减少舆论影响,并要求支付宝公司将有关产品详细介绍、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机构合作情况及利润分配机制、客户权益保障机制、应急处置等内容书面报告。全面评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并于3月31日前将支付宝公司报告材料和有关监管建议报送支付司。”
第三,要报备-提出其他银行支付机构也得报备类似业务:“要求辖内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在推出创新产品与服务、与境外机构合作开展跨境支付业务时,应至少提前30日履行业务报备义务,并督促指导辖内商业银行、支付机构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规定和管理要求开展支付业务,审慎评估产品与服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措施,切实保护客户合法权益。”
二维码支付是一种基于“账户体系”搭起来的无线支付方案。商家可把账号、商品价格等交易信息汇编成一个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广告、图书等载体上发布。用户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拍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家账户”(如支付宝)的支付结算。最后,商家根据支付宝交易信息中的用户收货、联系资料,就可以进行商品配送,完成交易。- 来自支付宝网上宣传。
二维码支付算不上新颖的技术,早在十多年前,二维码支付技术就已经形成。在海外,韩国与日本探索和使用二维码支付的比较早也比较多;在国内,基于二维码识别的应用场景也早已出现在商户中,但基于二维码进行线上或线下支付的应用还在起步。
虚拟信用卡,顾名思义,与实体信用卡的最大不同是“虚拟”,即不需要或不存在实体的那张信用卡,但可以干实体信用卡类似的事情。
第一种,虚拟信用卡与真实的用户信用卡捆绑在一起,提供一个可变的16位帐号用于网间交易。并不是所有的交易都可以使用虚拟帐号。只有当持卡人使用发卡人系统时一次性帐号才与持卡人的真实帐号链接,交易有效。否则,就会被要求输入真实信用卡信息才能完成支付。在现实中,一些大银行如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等提供此类安全服务。
第二种,虚拟信用卡出现在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给那些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在网站上交易的用户,帮助他们快捷、有效的利用信用进行支付购物。第三方支付工具(如支付宝)将根据用户交易数据,对用户进行授信,信用额度可用于在淘宝等购物支付,用户需要在还款日之前进行还款,最长可以获得38天免息期。如阿里,信用支付业务的资金由与阿里金融合作的商业银行提供,信用支付的额度直接与用户的淘宝、支付宝消费记录挂钩。商业银行与阿里巴巴共担风险,阿里集团为此特别成立了一家担保公司商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为客户信用进行担保。在这一过程中,阿里金融的角色是金融平台。
人行函里说的“虚拟信用卡”是指第二种,也是对传统金融和银行卡行业潜在影响较大的产品。“虚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实体卡,也就是说没有“磁”。当今网络安全日益增强,在需要利用信用卡透支消费时,绝大多数的发卡方(如银行发行实体卡)都开始要求客户提供所用来使用的信用卡扫描件以及签署信用卡安全协议,对于虚拟信用卡来说,是否存在安全和金融风险等,是人行函里表达的担心。
(一)二维码支付对传统银行的银行卡线下支付是个新东西,金融要安全比要出新的优先级高,还会争议一段时间,传统金融向创新互联网的过渡需要个过程。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讲究的是先聚用户,看重规模和快速。支付宝支付从线上到线下二维码结合、微信从二维码识别认朋友到用二维码支付,这些都不奇怪,也是这些巨头自由开放发展的趋势。支付宝在线上由于已做大了,银行与支付宝是个相互利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解决了电商民生问题,国家强力支持,是没问题的。支付宝在线下要扩张,二维码支付出来了,还没做大,冲击了传统银行卡线下收单,更重要的是冲击了以线下收单结算为核心竞争力的银联。
二维码支付数据可以不走银行和银联清算系统,可以不走银行部署的线下POS,只需要走第三方支付账户,或者直白的说更多是支付宝账户进行收单和清算。如此是在传统的线的三方都打乱了,都可归为一方,且不是传统银行体系的一方。
因此一定要讨论清楚管理制度、操作流程、机构合作情况、利润分配机制、用户风险处理机制等,这是需要的。跟钱紧密相关的要严谨不能出事。
制定出合理的用户申请、使用、风险控制管理流程后,按规定报备,也许不是大问题。这个问题与互联网金融关系更加紧密,不是移动支付的核心问题,不在此详说。
中国的移动支付走的比较快,移动支付牌照发了上百家大小公司,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很多趋势都没有也很难看明白,而且到底如何演化,也看不清楚。因此初期的相关规定较为宽泛。此外对支付的线上线下定义的比较分割,对于互联网金融、O2O、微支付快速崛起的今天,现有规定有些不适应。
按照金融行业老话,跟钱紧密相关的要严谨不能出事;按照互联网应用推广方式什么是工行虚拟信用卡,不断试验和优化调整。其实这不矛盾,移动支付的各种手段一定需要在小范围试点,然后大范围铺开。而互联网巨头由于流量过于集中,用户是全国的用户,导致一旦铺开,容易就是大面积,不容易控制在小范围,因此不好给监管部门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和琢磨,以及去观察可能会带来的问题,以至于一旦出了问题之后,会出现很难收拾的场面。而金融涉及到国计民生,就不能不稳步。
互联网行业的江湖气息较浓,真正的互联网性质的企业多是敢想敢做,灰色起家,慢慢漂白。这特性放到金融方面,就会相撞的比较激烈。
(四)二维码是移动支付中现场支付中一种手段,其他NFC、声波、BLE等也是手段,未来也会碰到直面“监管意见”的时候。
二维码支付是动静大了,除了支付宝冲在前面,还有跟金融相关的行业和企业在说在要做。这时候,监管老大哥需要说话,稳一稳规矩。NFC、声波、BLE等在移动支付都没有形成气候,目前是在说的多,说的早,做的少,用的少的阶段,相对影响力很小。
当将来其中某种方式或我们还没想到的某种技术,成为移动支付的利剑,能显著解决民生时,这种方式或技术是否符合规矩,也要全面、谨慎、务实的考虑。
技术提升,加快了支付方式的创新,从而提升支付的效率,而支付的效率提升促进资金的更加快速流转,资金的快速流转对于金融、经济的影响是好还是坏?是否加剧对于支付逃脱监管而带来的大幅度资金套现、洗钱等负面情况发生?国家金融监管是阻挡还是理顺?我相信这次做的和以后会做的是遵循趋势理顺流程,这点从人行函中的暂停而不是取缔可看出。
看欧美,类似余额宝、二维码支付、微信支付这种创新产品,基本不可能存在,而且对于支付的监管向来极为严格。中国的第三方支付的众多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弥补我国的银行业低效而存在,上百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存在就是支付大创新环境下的结果。因此无论线上移动支付、还是线下移动支付,中国目前还是允许的方式最多、规模增长最快、市场潜力巨大的。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