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招商信用卡虚拟卡


大家好,我是王小鱼。最近有个很火的词,叫虚拟银行招商信用卡虚拟卡。身为京港深三地八卦王的我,必然要有所了解。在有了支付宝、微信和网银后,这个虚拟银行又是什么新操作?

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中,香港排到了中国第五位——位列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之后。在金融科技体验板块(代表着科技金融的应用率、接纳程度)却排到了二十名。

因为香港的金融行业起步早,在科技金融影响我们生活之前,香港已经普及了便捷的支付方式。在大陆还没有兴起移动支付的时候,香港的信用卡和八达通已经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相当普及了。

1997年,“八达通”卡在香港发行,起初仅用于巴士、铁路等公共交通工具上,后来陆续扩展至商店、餐厅、停车场,也应用于学校、办公室和住所门禁。这张集交通、餐饮、购物、服务、门禁等功能于一体的卡片发行已超过3500万张,覆盖香港市面逾15000家服务商的24000个零售场所,几乎满足了市民所有日常消费的支付需求。

信用卡和“八达通”卡对香港人民日常的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同时,也培养了当地人民的支付习惯。在大陆兴起了移动支付后,这种习惯仍然未发生改变。这导致了移动支付在香港非常不受待见,仅占支付方式的20%。而在杭州,这一比例为91.5%。

在讨论问题之前,我们先看看问题的背景。抛开问题谈背景,那是无的放矢。抛开背景谈问题,那是纸上谈兵。

香港的银行人一面心痛地烧着钱,一面想着如何在牙缝里挤出点钱。经过绞尽脑汁地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减少网点。

理想总是比现实要骨感一些。香港人民对于信用卡和八达通的习惯,让移动端银行业务寸步难行。原因很简单,两个字,方便。

八达通和信用卡的比移动支付更方便。一张八通卡刷门禁、付款、地铁付费只需要0.3秒。而移动支付……移动支付这个时间还没能掏出手机。即使八达通和信用卡如此便捷,依然满足不了“银行爸爸们”对它们的期待。

银行爸爸们看着这两张卡,问道:你们可以转账么,可以存贷款么,可以汇兑么,可以购买理财产品么?

你们做不到的,自然有别人能做到。这个别人,指的就是以手机、电脑作为载体的移动支付和虚拟银行。

因为香港人民说:不,我们还是喜欢八通卡和信用卡。移动支付又慢又不安全(至少是这么认为的),我为什么要用它,什么?可以网上办理业务?我觉得你们的网点就挺好,有凳子坐还有空调吹还有人给我办理业务。

但是他们并不孤单。坐不住的还有香港金管局——再这样下去香港在金融界的地位不保了。于是金管局准备让大陆的东风来改革香港的科技金融行业。

2000年5 月,香港金融管理局首次发出了《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然后……然后这件事就被忘记了。

2012 年,香港金管局曾对此认可指引进行更新,对是否发牌与虚拟银行在香港经营的原则进行再度阐释。然后……然后这件事又被忘记了。

2018 年 2 月,香港金管局对《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进行修订。然后……然后在同年5月 30 日正式发布“符合认可指引要求的机构于2018 年 8 月 31 日或以前向金管局递交接近完备的申请,即有可能被纳入首批处理。”

曾经有位领导问我:我们金融行业最值钱的是什么?是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吗?是成熟的分析技术和专业的技能吗?

香港虚拟银行金融牌照一出,顿时在金融界和互联网界激起了千层浪花。超过50家机构表示对这一个牌照感兴趣。线家企业向金管局申请了牌照。截止至2019年5月9日,目前共有8家虚拟银行公司拿到了牌照。剩下的机构正在期待地搓手手。

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现代经营理念,依托高科技手段,向个人、家庭和中小企业提供的综合性、一体化的金融服务,包括存取款、贷款、结算、汇兑、投资理财等业务。

既然是银行,银行该有的标准一个也少不了。例如注册资本金3亿港元以上、最低资本金、行业禁止等等,就不一一叙述。

申请人应该以本地设立银行的形式经营。金融机构(包括现有银行)和非金融机构(包括科技公司)可申请拥有和经营虚拟银行。具体而言:

2、或者由在香港设立的控股公司所持有,但须遵守有关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和向金管局提交财务以及其他信息等方面的监管条件。

这700多万的人口,拥有自己的支付和银行业务办理方式,把他们变成移动支付和网上银行的忠实客户似乎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想想小时候都想过的“全中国每个人给我一块钱”的梦想,大佬们争取虚拟牌照的心,可以理解一点了。

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其金融业务无障碍联通全球。香港虚拟牌照可以在跨境电商、多市场并购、以及开展海外当地业务上对内地公司起到很大帮助。

虚拟银行进入香港银行业之后,互联网巨头不会止步于零售银行业务,未来可以香港为立足点,涉足海外并购和融资。银行将为互联网巨头们在海外的业务提供了金融基础设施支持。不论是电商零售、还是并购融资,有了持牌银行身份,资金流动将会比从前顺畅。

由于香港的金融行业起步早,发展完善,香港银行网点遍地开花,以现金、信用卡以及“八通达”为支持的支付体系日益完善。

为了打破这一壁垒,提高普惠金融的效率。香港金管局发行了虚拟银行牌照,希望能够通过这一牌照改革金融行业。改革的目的是优化香港的金融服务,因此虚拟银行的营业范围有了限定——“经营范围必须为专注普惠金融。不得提出最低账户余额要求或就低余额加收管理费。”

至于香港能否通过这一牌照使得香港在这一轮的科技金融改革中获益?拿到牌照的企业是否能够通过这个牌照逐步完成全球布局的战略?

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智通财经及授权的第三方信息提供者竭力确保数据准确可靠,但不保证数据绝对正确。

THE END
icon
0
icon
打赏
icon
分享
icon
二维码
icon
海报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赶快来坐沙发